睡到半夜總是覺得嘴巴發乾,很多人直覺認為是睡覺時張口呼吸、或是睡前喝水不足造成的缺水現象。然而,長期、反覆出現半夜口乾舌燥,卻不一定只是單純的缺水,很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。
為什麼半夜口乾舌燥不容忽視?可能代表的5大疾病:
糖尿病: 高血糖會導致身體水分大量流失,口乾舌燥是早期糖尿病的常見症狀之一。同時,糖尿病患者也更容易因為神經受損而影響唾液腺的分泌功能。
睡眠呼吸中止症: 患者在睡眠中反覆停止呼吸,導致口呼吸增加,使口腔水分蒸發,長期下來容易出現半夜口乾。更重要的是,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影響整體健康,需要積極治療。
乾燥症(修格連氏症候群): 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,會攻擊唾液腺和淚腺,導致唾液和眼淚分泌不足,口乾舌燥是其主要特徵之一,也常伴隨眼睛乾澀、關節疼痛等症狀。
腎臟疾病: 腎臟功能下降時,無法有效調節體內水分,導致水分流失增加,可能引起口乾、口渴等症狀。
藥物副作用: 許多藥物,例如抗組織胺藥、利尿劑、抗憂鬱藥等,都可能抑制唾液腺分泌功能,導致口乾舌燥。
如何改善半夜口乾舌燥?6個有效方法:
不要輕視半夜口乾舌燥,及早找出原因,積極改善生活習慣,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,才能維護口腔健康,保障整體健康。